看见: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“照护者”
这是上海第一个以家属身份发起的
认知症互助团体。
5年来,数百个阿尔茨海默症家庭
在这里相互打气,
在对抗疾病的永夜之中,
为彼此点一盏灯。
”“阿尔兹海默病是一场记得与遗忘的角逐,作为家人,最痛的莫过于他们还在,却忘记你了。”
5年前,作为家属,林曙颖发起了爱·米粒认知症家属互助会,如今已有数百个家庭加入。
对于阿尔兹海默病这样的认知症,“平稳控制”不能只关注患者和药物,更在于他们的照护者。
林曙颖就是在互助会里,和这些家属们一起经历漫长的暗夜。
在母亲迷失在阿尔茨海默症前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,林曙颖觉得自己也跟着迷失了。
林曙颖的母亲,曾是一个强势且强大的精英女性。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,一名优秀的学者,“我妈妈,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。”
林曙颖说,也正是由于这份聪明,尽管离开岗位后的母亲一直情绪不佳,但林曙颖始终未将母亲的异常,和阿尔茨海默症联系在一起。
她的性情发生了改变,经常患得患失,总是怀疑自己得了各类癌症。
但对比其他同龄人,她依然聪明强大,年过八旬的她,生活起居一如往常。直到有一天,母亲突然态度强硬地告诉林曙颖,她的丈夫,已年过九旬林父,有作风问题,并为此和林父出现了激烈的争执。
一向明事理的母亲,突然无休无止的吵闹,震惊了所有人。
林曙颖将妈妈带了医院,医生告诉林曙颖,林母的脑萎缩,已相当严重。医生叮嘱林曙颖,一定要注意林父的状态。
作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共同生活者,虚弱的林父,很容易成为家中首个因陪护阿尔茨海默症病人,而被拖入情绪深渊的人。
患者常因分不清现实和想象,而陷入猜忌妄想、易躁易怒。尽管失忆是阿尔茨海默症最广为人熟知的症状,但其引发的幻觉和认知混乱,才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症家庭陷入崩溃的主因。
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曾指出:当一个家庭成员被诊断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病后,其照护服务提供者很容易成为第二个病人。
林曙颖一次次接到崩溃的林父打来电话,争吵、解释、再争吵……这个让所有家庭成员都身心俱疲的过程,持续了整整一年多。
在那些日子里,林曙颖常会陷入恐惧。她异常担心父亲的状态,她完全没法想象,自己如何应对两个跌入永夜的病人。直到身边的朋友点醒她,她自己的状态也已经不对了。
在患者家属圈里,林曙颖的经历,并不算最糟的。在更多案例里,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极端情绪,会直接指向照顾他们最多的人。
“当外婆的心灵进入永夜,她似乎拖着全家人一起沉沦。”互助会里的小敏说,外婆曾经是个体面的小老太太,一早起来会用木梳沾着水把发髻整得油光水滑。确诊以后,一切就都变了。
“最初她只是容易忘事,后来她身上臭烘烘的,想要遮掩大小便失禁的窘境,眼神东躲西藏,动作小心翼翼。渐渐地,她忘记了自己是谁,抗拒我们的接近,以为我们要害她,她在半夜里号叫,嚷着要出去与妖魔鬼怪搏斗,还用玻璃去砸别人的窗户。”
身体机能的衰退、头脑记忆的衰减、人格尊严的丧失,让患者无法逃离,也让照护者失去耐心与信心。
更难过的是,因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状态时好时坏,直接负责照顾的人常常有苦说不出。
因为不断的承受着阿尔茨海默症病人的“闹”与“憎恨”,许多家属会在不知不觉间,情绪走向崩溃。阿尔茨海默症病人家属,成了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高危人群。
因此,在初步稳定了林母的状态之后,在公益机构的鼓励下,2018年,林曙颖以家属身份发起成立爱·米粒认知症家属互助会。
每个月的第三周,互助会都会组织线下活动,邀请家属带着老人一起聚会、做活动,请医护人员、以及有经验的家属分享经验。
在林曙颖看来,相较于安抚患者,互助会存在更重要的意义,是支撑家人。无法为他人所理解的家属,其实是比病人更孤独的存在。
每一次发作后,病人都会将苦闷遗忘。只留下家属,独自去消化那些因病情而生的激烈的言语、极端的误解、以及无休止的冲突。
互助会的存在,让家属们能够彼此陪伴交流,相互之间的理解,让他们不再那么孤独。
“我们会相互提醒,要保护好自己,小心情绪产生问题。如果这些话由别人来说,我们可能会感到更加焦虑。但我们之前互相提醒,就会比较舒服。”林曙颖说。
互助会里的老顾,去年开刀动了大手术元气大伤,实在没法照顾妻子,只能把她送到养老院。“前段时间我去看她,她不认识我,护理员告诉她我的身份后,她说要跟我回家。我真的好难过、好难过,但是,没办法啊。”
老顾说到这,低头不做声了,有人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,有人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,老顾心里太苦,埋藏了太多,他需要说出来。
“大家背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,我们这里每个人都有种夹缝里求生存的欲望,他们能够说出来,是一种喘息,一种释放,对患者也是一种解脱。”林曙颖说。
爱·米粒互助会的群里已有400多位病人家属, 大家一起做青团、蛋挞、月饼,一起画画、打拳、打毛衣,一起分享诗歌和书,一起实施家庭互访、小组交流学习,有的家属还结对成伴,如果谁家临时有事不方便,病友家属们就帮忙搭一下手照护半天。
家属们也在彼此身上学着调整自己心态,更好地带动认知症家人。
“你看,原来拘谨、不苟言笑的老太太,现在会大方地跑上来跟你拥抱。之前衣服上粘着什么饭粒的杨老伯,像变了个人,每次来都穿得齐齐整整;原来沉默寡言的刘叔,现在成了‘话痨’了,见谁都会聊两句。”
参加互助会活动老人们的状态,有了肉眼可见的变化。
5年来,爱·米粒认知症家属互助会已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。原本基本依靠林曙颖个人张罗的活动,现在有了一个家属志愿者小组协助进行。
综艺节目《忘不了餐厅》所留下的那家餐厅,成了互助会线下活动最常去的地方。互助会中一些情况稳定的老人,还获聘成了“忘不了餐厅”的店员。
在林曙颖看来,帮助阿尔茨海默症家庭,能做的事情还有太多。比如当人生轨迹被亲人的疾病被动转向后,作为照料者,阿尔茨海默症家属的社会价值,如何实现?
这些年来,林曙颖能明显感觉到,阿尔茨海默症越来越年轻化。
由于患者的年轻化,许多照料阿尔茨海默症病人的主力军,也还是三四十岁的年轻人。他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好的年纪,却因为照料家人的缘故,离开了正常的生活。
一个年轻人曾很迷茫地问林曙颖:“我受过了那么多教育,为什么我只能做一个护理员?”
林曙颖无法回答这个问题。不是每个家庭都承担得了将病人送到专业机构的经济压力。自己在家照顾,才是大多数患者家庭的常态。这有时意味着照顾者必须放弃自己的工作,或牺牲掉自己的生活。
“有些家属还是单身青年,他们的婚恋也会受影响。”林曙颖说。
一些年轻的照顾者,当他们最终完成自己的使命,陪伴着阿尔茨海默症亲人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,突然发现,自己已离开正常的生活轨迹多年。想要重新找个工作,十分困难。
因此,林曙颖设想,是否能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,搭建一个喘息支持家园。
在这个家园里,那些拥有丰富经验的家属们,可以凭借多年的经验,找到自己的社会角色。那些因照顾阿尔茨海默症病人而疲惫不堪的家庭,也能在这个家园,获得一丝喘息空间。
也有家属提出,他们想通过拍摄短视频的方式,分享自己和患者“斗智斗勇”的经验。这个想法提出后,得到了林曙颖的鼓励,“我和他们说,这方面我不懂,但可以试着搞起来”。
在家属们的相互激发下,在这个诞生于抱团取暖的组织里,一些关于未来的设想已经成型,一些设想尚在摸索。
“他们在漫长的永夜中为彼此点灯,我们能做些什么?”
阿里公益“天天正能量”项目组决定联合新闻晨报·周到上海,为林曙颖颁发天天正能量特别奖,向这个公益领域的“燃灯者”致敬。
我们希望借这份奖励,能为这个群体在更大范围的“被看见”尽一份力,更希望,林曙颖女士的行动,能启发、带动更多人的公益行动,带来全社会更大范围的改变。
十年前,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在上海,发出了项目的第一笔奖励,对象是一位感动路人的地铁正能量阿姨。十年后,这笔奖励,同样特殊的意义。
从小而美的凡人微光,到非我莫属的公益创新,这两份奖励,也记载了天天正能量的变与不变,变化的是故事,不变的,是她们身上,都有唤醒带动人性美好的力量。
内容来源
天天正能量、新闻晨报·周到上海
记者:张益维
图片来源:受访者供图